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竞彩官方网首页 > 新闻动态 > 我军副司令在银川遇害,上级下令:一个军全军出动,连夜抓捕真凶_曹动之_贺兰山_郭栓子
我军副司令在银川遇害,上级下令:一个军全军出动,连夜抓捕真凶_曹动之_贺兰山_郭栓子
2025-06-25 21:20    点击次数:62

改写后的文章:

1950年,新中国刚刚成立,政权刚刚稳定,国家还在进行恢复重建的过程中。就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,贺兰山深处依然隐藏着一股势力——那些土匪的残余势力仍未被彻底消灭。而就在这时,一件令人痛心的事件发生了。

当时,担任宁夏省军区副司令的曹动之,在一次从银川返回驻地的途中遭遇了土匪头子郭栓子的伏击,英勇牺牲。

这一消息传到宁夏军区,总司令杨得志震怒,立刻下令出动主力团,彻底剿灭郭栓子这股土匪势力!

虽然今天很多人可能未曾听过曹动之这个名字,但在当时,尤其是在西北一带,他却是人民心中的“曹青天”。曹动之出生于陕西横山,年仅21岁时便投身革命,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。1927年,他在陕北的横山、定边、靖边等地,组织起了游击队,开始了与敌人斗争的艰苦岁月。第二年,他成功组织起了几十人的队伍,成为当地共产党的早期武装力量。

在那个年代,革命不只是喊喊口号,而是用生命去与敌人拼杀。抗日战争爆发后,曹动之带领部队北上抗击日军,而在随后的解放战争中,他一路南征北战,立下了赫赫战功,逐渐成名。

展开剩余80%

1949年,宁夏解放,曹动之被任命为宁夏军区参谋长。第二年,他又兼任了阿拉善左旗的工委书记兼司令,肩负起了治理边疆、发展民族地区的重任。曹动之是一个有担当的人,决策果敢,也不怕得罪人。每当听说哪里有土匪作乱,他总是带着人前去剿匪;每当百姓有不满,他便亲自登门去问。宁夏的百姓记得他,记得的并不是他是一个官员,而是他为民办实事的态度。

说到曹动之,就不得不提到郭栓子。这位本出身并不算差的平罗人,因家境贫困,不得不辍学做农民,然而多年的贫困生活让他心生变故。他感叹当农民太辛苦、太贫困,于是转行做了土匪。贺兰山周围的匪患成群,郭栓子最初不过是带着几个兄弟抢粮食、做一些小偷小摸的勾当,但他很快发展壮大,手下也从几个人变成了几百人,甚至在西北地区小有名气。

郭栓子手段狠辣,性格狡猾,他的队伍越来越壮大,甚至自封为“贺兰山王”。在他鼎盛时期,手下有三千多人,虽然曾被马鸿逵招安,编入正规军,但他心中始终是一个土匪,改编后依然抢劫村庄、杀人越货,依然横行乡里,令百姓们苦不堪言。

1949年9月,人民解放军顺利解放宁夏,马鸿逵溃败,郭栓子再次带领残部逃进了贺兰山。他不甘心失败,依然认为自己有着牢固的根基,于是再次走上了土匪的老路,开始肆无忌惮地烧杀抢掠,甚至在回族群众中煽动仇恨情绪。

曹动之决心铲除这个毒瘤。多次亲自带队上山剿匪,每次都斩获不小,打掉了许多匪徒据点,郭栓子也渐渐被逼得深入山林。

老百姓们看在眼里,知道曹动之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好官,做事不图名利,只为百姓安宁。

1950年7月中旬,宁夏召开第一次党代会,曹动之从阿拉善赶赴银川参加。会议结束后,他立即返回驻地。就在7月30日傍晚,曹动之一行翻越贺兰山,途中遭遇了郭栓子带领的土匪伏击。那时,贺兰山的山路崎岖,汽车无法通行,曹动之只得骑马前行。身边只有几名警卫,且曹动之还携带着一些重要的文件。

突然,匪徒们迅速包围了他们,枪声响起。几名警卫奋力反击,但不幸中弹牺牲。曹动之意识到,文件不能落入敌人之手,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跳下马匹,将文件烧毁,并拼命地藏身于乱石堆中进行还击。他顽强抵抗,直到最后因为敌人众多被捕,最后英勇牺牲,年仅44岁。

这一事件在宁夏引起了极大的悲愤,百姓纷纷表示:“一个好官死了!”

消息传到宁夏军区,总司令杨得志震怒,立刻命令调动主力团,誓言要将郭栓子彻底捉拿归案。六十五军的一个主力团迅速集结,连夜赶往贺兰山。

此次剿匪行动持续了一个多月,部队采用了分散合围、逐个突破的战术,一步步清除贺兰山的匪徒据点。许多土匪因无法抵挡正规军的攻击而投降。到了9月中旬,郭栓子的主力部队被全歼,而郭栓子本人也被活捉。

据说,当郭栓子被捉拿时,他甚至试图装疯卖傻,辩解自己是冤枉的。但无数证据已经铁证如山,百姓们和军队都能证明他一系列的罪行。

最终,郭栓子在一场盛大的公审大会上被判死刑,并当场执行。百姓们喜极而泣,纷纷举着横幅、放鞭炮庆祝。他们为此聚集在广场上,庆祝土匪的覆灭,甚至有人为庆祝而杀羊设宴。

多年以后,当地人依然记得那场剿匪行动。官兵们吃的是干粮,住的是山洞,顶着酷热,攀爬崎岖的山路,顽强地完成了清剿任务,最终为百姓们带来了安宁与平静。

曹动之的牺牲并非白费,他为宁夏的安定做出了巨大贡献,而这场剿匪战也成为了人民军队和平时期的第一场硬仗之一。

《杨得志回忆录》

发布于:天津市